你的位置:中国股票配资网_股票配资网_实盘配资排行榜 > 中国股票配资网 >

外盘黄金配资 又被下架了?我们真的是捉摸不透啊_观众_市场_作品

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13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99

外盘黄金配资 又被下架了?我们真的是捉摸不透啊_观众_市场_作品

《长安的荔枝》遭遇“临时换档”外盘黄金配资,引发热议。

6月25日下午,江苏卫视官微突发消息,宣布由李一桐、刘宇宁主演的新剧《书卷一梦》将于次日正式上线,打乱了原定6月24日第二轮播出的《长安的荔枝》计划。这一变动引发了网友们“下架”的猜测与担忧。

目前,尚不明确《长安的荔枝》是否还能回归卫视,亦不知是否与网络热议的那尔那茜事件有关。但如今,“艺人负面新闻”已经成为国产剧播出的最大风险点。到底“下架”是一种痛快淋漓的正义,还是一种因噎废食的过度反应?这场持续了十年的“封杀风”确实值得我们重新审视。

01

无论是拍手称快,还是感叹惋惜,我们首先应弄清楚:什么才算“劣迹”?

回溯到2014年,当时正红的柯震东因吸毒被行政拘留,瞬间丢掉了所有代言,粉丝手中的海报和画册瞬间成了废纸。彼时,他的两部电影还未上映。《小时代4》中的柯震东镜头被全部删减,给系列画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句号;《捉妖记》则因他被迫重拍,制作方追加7000万人民币成本,女主白百何也因此演了两遍。范冰冰“阴阳合同”事件爆发后,深度绑定的唐德影视市值三个月蒸发了50.9%。更惨烈的是《巴清传》,男主演高云翔因澳洲性侵案被捕,剧组紧急替换演员,剧集最终彻底搁浅,而主演范冰冰也未能幸免。

展开剩余77%

更恶劣的案件,如《老炮儿》被下架,那部曾拿下9亿票房、进军威尼斯电影节、冯小刚荣获金马影帝的佳作,却因主演涉及违法事件而遭遇封杀。再想想《还珠格格》,作为内地电视台复播率前三的经典剧集,却也未能幸免。一旦演员被曝违法犯罪,这些经典作品该何去何从?

当然,Sir并不是鼓励纵容违法艺人,但一部作品绝非单靠某一演员,而是属于全体创作团队和观众的。两者不可混为一谈。更关键的是,标准到底在哪里?下架是否只能基于犯罪行为?还是诸如劈腿等道德瑕疵也算?而且,这种“下架”是选择性的。柯震东的作品被禁,但《武林外传》编剧宁财神同样涉毒,却没有同样待遇。艺人和编剧间的区别,是否合理?

最初大家还能接受下架,但当原因越来越模糊,令人只能猜测时,急需一个合理明确的定义。否则未来的国产剧,从投资到创作再到观众,都将小心翼翼、疑神疑鬼。

Sir忍不住要问:“封杀”“下架”真的是处理问题的唯一方式吗?”

明星犯错应付出代价,但不能让导演、编剧、其他演员背锅。观众完全有权选择是否抵制“劣迹艺人”。以韩国“忠武路接班人”刘亚仁为例,2023年爆出涉毒,2024年又陷性侵丑闻,公众形象与商业价值跌至谷底。Netflix原定他主演的《地狱公使2》急速换角,《末日愚者》《HI.FIVE》等已拍摄完成的作品也被迫删减戏份,制作进度大受影响。法律程序尚未有定论,但市场已经判他“社会性死亡”,14个品牌纷纷解约,违约金预计达近1亿人民币。更有迪士尼合作的两季剧《山寨人生》宣布无限期停拍,单部违约金预估高达9.54亿人民币。

类似情况也出现在美国,奥斯卡影帝凯文·史派西性侵丑闻曝光后,所有项目暂停,Netflix更换《纸牌屋》主角,尽管诉讼最终无果,他的演艺事业几乎归零,仅出演过一部10分钟阿拉伯语纪录片。

错了就得承担后果,但这种是非观念并无国界。归根结底是两句话:观众有辨别力,资本懂风险。公众人物应接受更严监管,但他们本就置身放大镜下,自觉接受市场监督与惩戒。这种市场机制,与国别无关。

不同的是,我们似乎不太相信观众和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,反而更依赖监管。有人说:“理智的是你我,别人都可能被误导。”Sir实在不懂,这种“除了我全是笨蛋”的想法从何而来?

如今,追剧变得“危险”——追着追着剧集就消失了。老剧也难逃此劫。小红书上一则关于《甄嬛传》的热门话题:主创们请按时交税、谨言慎行、奉公守法、爱国敬业……网友调侃,也有人无奈,但更伤的是制作方的信心。如今正是行业最艰难时期。今年市场冷淡,国家不得不出手:4月18日北京电影节启动“中国电影消费年”,投入超10亿观影补贴。这是疫情后最大规模补贴。但趋势依然严峻,国产大片和全明星阵容正渐行渐远。

“制作成本必须降。”大麦娱乐总裁李捷直言,如果市场观影人数下滑,制作成本必须跟着降。外部资金断流,观众持续减少,艺人私德和法律问题成了雪上加霜的风险。一边补贴,一边封杀,这种“杀”却让资本摸不着头脑。

全国人大代表、编剧赵冬苓两会采访中曾呼吁:制片方不是警察,更不能干涉艺人私生活,但“劣迹艺人”一旦曝光,作品被抵制停播,制作方承受巨大损失,建议设立分级惩戒体系。

2021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《广播电视法(征求意见稿)》仅提及“给予违法违规人员作品必要限制”,规则仍不够明晰。

每逢艺人争议,舆论总爱“封杀”“快下架”“谁来管”,无明确规则,尺度难把控。《长安的荔枝》“荔枝转运计划”本想截取部分果实,却因“上头”多加了30丛,导致整园被毁。层层加码,责任推脱,宁可错杀也不放过。规则不明,执行过度,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信心。

当观众为追剧忐忑,制片方因成本和风险退缩,市场在“杀伐”中不断萎缩。不如期待理性回归,完善规则,明确尺度,分级惩戒,让违法者承担代价,无辜作品免于连坐。

最重要的是,相信我们自己——

相信观众有辨别是非的能力,相信市场有自我调节的智慧。

毕竟,一个成熟的行业和自信的社会,不该总靠“毁园子”来解决问题。

发布于:山东省

友情链接: